各学院:
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高水平科研跨学科创新人才,我校联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开展“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”。该项目邀请哈佛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、斯坦福大学、剑桥大学、卡耐基梅隆大学等高校教授直播授课,共同完成相关领域研究课题。详细通知如下:
一、课程名称
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
二、申请条件
1、我校在读本科生,专业不限。
2、学习成绩良好。
3、外语水平良好,建议CET4≥500分或CET6≥425或同等级成绩。
三、课程内容
1.课程简述
课程均由世界知名院校的在职教授负责课程设计,并亲自线上授课。
2025年秋季学期开设12门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精品课程,适合对人工智能及交叉领域感兴趣的大学在读学生参与。本学期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参与本课程,接触并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学科知识,并提升学生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。
课程周期共13周,由直播授课和分组实践两个阶段组成。直播授课从第1周至第11周,分组实践从第9周至第13周。
课程清单
课程详细介绍见附件
交叉专业领域 | 教授 | 学校 | 课程名称 | 课程难度 |
人工智能x数据科学x金融科技x商业分析 | Patrick Houlihan | 哥伦比亚大学 | 数据科学: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、金融科技、商业分析中的多维应用 | 3 |
人工智能x数据科学 | David Woodruff | 卡内基梅隆大学 | 4 | |
人工智能x机械工程x机器人学 | Sen Wang | 帝国理工学院 | 人工智能与机械工程:机器人视觉、多传感器融合与自动驾驶 | 3.5 |
人工智能x计算机科学x计算经济学 | Haifeng Xu | 芝加哥大学 | 人工智能:以DeepSeek为例的大语言模型及多智能体协同决策 | 3.5 |
电子电气工程x生物医学工程x人工智能 | Neal Bangerter | 帝国理工学院 | 电子工程:脑机接口的神经科学、微电子学与信号处理 | 3 |
生物学x统计学x人工智能 | Hui Zhang | 西北大学 | 生物统计学:数据驱动的公共健康与精准医学 | 3.5 |
物理x人工智能x数据科学 | Gunther Roland | 麻省理工学院 | 人工智能与高能物理:科学化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应用 | 4 |
数学x人工智能x统计学x数据科学x社会科学x自然科学 | Anastasia Romanou | 哥伦比亚大学 | 应用数学与机器学习:工程实践与社会科学中的数值计算与统计分析模型 | 3.5 |
心理学x认知神经科学x人工智能 | Robin Murphy | 牛津大学 | 心理学与精神病理学:人工智能在行为与认知神经科学中的应用 | 3 |
传媒x数据科学x人工智能 | Manuel Gonzalez Canche | 宾夕法尼亚大学 | 传媒学与数据科学:从用户行为到预测模型研发 | 3.5 |
人工智能x经济学x统计学x公共政策 | Donald Robertson | 剑桥大学 | 经济学与数据科学:统计机器学习在因果推断与政策优化中的应用 | 4 |
人工智能x金融数学x金融科技 | Johannes Ruf |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| 金融数学与金融科技:基于深度学习的量化投资建模与动态对冲策略设计 | 3.5 |
难度参考说明:
课程难度3-3.5:适合本科1-2年级学生,课程重点在于建立基本概念和技能,先修课程或背景知识要求不做非常严格的要求,通常面向该学科领域入门水平的学生。
课程难度4-5:适合及本科高年级学生,通常要求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先修知识和经验,内容涉及更复杂的理论或应用问题,通常面向有志深入该学科领域的学生。
2.课程模式周期
课程模式:在线直播授课,其中教授课程为英文授课,助教辅导课和分组研讨课为中文授课。
课程周期:2025年10月10日-2025年12月21日(2026年1月初提交结课报告),每周末上课。
周数 课程阶段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11 | 12 | 13 | |
Lectures 直播授课 | 教授课程 | 3 课时 | 3 课时 | 3 课时 | 3 课时 | 4 课时 | 期中 | 3 课时 | 3 课时 | 3 课时 | 3 课时 | 4 课时 | / | / |
助教 辅导课 | 1 课时 | 1 课时 | 1 课时 | 3 课时 | 3 课时 | 1 课时 | 1 课时 | 1 课时 | 2 课时 | 2 课时 | / | / | / | |
Projects 分组实践 | 分组研讨 | / | / | / | / | / | / | 学生组队 | 2课时 | 2课时 | 2课时 | 2课时 | 报告提交评审 |
备注:助教老师具有世界名校相关专业研究生背景、通晓中英文双语,并具备丰富学生辅导经验。
3. 课程费用
四、授课平台
1. 平台可实现课前预习、考勤、听课、课堂互动、作业、考试、录播回看、课件查看等功能;
2. 可在上课期间开启双语实时字幕翻译功能;
3.学生成功报名本项目后,将开通平台账号。学生登录平台认证后,可进行选课及上课等相关操作。
4.学生提交作业和在线考试均通过平台进行。
1.考核内容:考勤、作业、期中考试、期末结课报告;
2.考核比例:考勤10%,作业40%,期中考试25%,期末结课报告25%
备注:考核比例和期末考核形式因教授而异,部分课程可能会以期末考试形式,请以教授实际考核安排为准。
六、项目收获
1. 结课报告:本课程结课时,将辅导学生完成一篇围绕科研实践的结课报告(如期末考试形式,则无此产出)
2.学分:完整参与课程并成绩合格的本科生,可申请认定公选课 2学分;
3.结课证书: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颁发“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”中英文双语结业证书;
4.成绩单:结课成绩单。
5.先修课资源
Neoschool平台为参课学生免费提供了一系列的先修课程资源。针对要求大学先修课背景的课程,但相关背景知识暂时相对不足的学生。参课学生可在开通平台账号后,可自行安排时间学习。课程包括科研素养与论文写作,以及专业基础课程,如微积分、Python基础等。
八、报名方式
1.报名时间:2025年9月11日9:00——9月24日17:00
2.报名方式:扫描下方二维码或通过链接https://www.wjx.top/vm/QFlfAwl.aspx#
3.平台选课:2025年9月26日起登陆“拔尖计划”教学平台选择具体教授与课程方向。
九、项目咨询
1.联系方式:
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负责老师:陈老师,电话:17502516920;
国际处:张老师 025-83271516
2.有意向的同学请扫以下二维码进入“中国药科大学2025春季“国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”咨询群(QQ群1:761756879;QQ群2:1045277332),获取更多信息。
3.项目宣讲。
宣讲时间:2025年9月21日18:30-19:30 (腾讯会议扫码入会),
会议号:113-578-718
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合作处
2025年9月11日